自从中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正式投入运营以来,未来,汽车导航将逐步从GPS转向北斗。
随着我国自行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逐步提供连续可靠的定位服务,我国开发了北斗车辆导航产品。
未来两年,汽车导航终端投入使用的数量将达到数千万,汽车电子信息的产值将超过千亿元。
截至2013年底,道路交通行业已安装了近15万个兼容北斗/ GPS的车载终端,交通运输业已成为北斗民用工业的最大引擎。
这超出了市场,甚至超出了计划的预期。
根据北斗工业化的初步构想,工业应用将遵循军事(集中采购,特殊安装)-工业应用-大众市场的顺序。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洪兵曾表示,医疗,交通,电力,金融等智能终端产品将成为未来的关注焦点。
但是显然,当前的市场和资金正聚集在汽车终端中,这超出了北斗工业化的初衷,但这是市场化的自然选择,而这种选择的受益者是汽车导航产业链。
车载终端有两个主要用途:定位监视和导航。
据统计,2013年,北斗车辆监控产品的月产销量达到近万辆。
分析人士指出,示范项目仅仅是个开始。
未来,运营中的车辆将必须配备北斗,这将是一个拥有数千万辆的市场。
对汽车导航产品的需求也将是巨大的,去年全国有800万辆。
但是,北斗车辆导航产品仍处于数千台的试用阶段。
中国北斗车辆应用产业联盟主席尤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北斗芯片成本高昂。
车载终端的进入门槛低,市场大。
,将成为降低成本,促进工业化的引擎。
国内的北斗导航产业尚未大量使用它。
模块的单价高达200元左右。
外国卫星导航芯片公司拥有庞大的GPS市场作为后盾。
他们可以以3至4美元的单价推出北斗导航芯片(模块)。
但在市场上,北斗终端设备的价格与GPS相当,通常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